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惟实唐 725 — 786
释惟实
姓汤氏
富阳人
其为人也。
杜多其行禅观其心。
淡然静居长坐不寐。
初母氏抑其愿心不容披削。
既而笼开鸟逝岸穴泉飞。
学善财之遍参。
同迦叶之练行。
天宝中明州若㠗山。
夜闻冥告曰。
达蓬圣迹名山宜矣。
翌日且登其山。
岩洞窈窕石壁削成。
秀异之多维灵境。
有大佛足迹。
询其山叟。
则曰。
彼开元年中始现斯瑞。
遂愿栖此有终焉之志。
时属海寇袁晁蜂蚁屯聚。
分以剽劫杀戮无辜。
至于香山
众皆奔窜。
据榻瞑目。
先以大石掩洞门。
贼可三二百数。
复舁巨石阔二丈馀镇其穴口。
起喑呜以掌举之。
群盗罗拜以谢之而去。
邑民重之。
遂立精舍。
弗再岁而成。
大历八年也。
太守裴儆奏请署香山题额焉。
诏度僧七人隶名矣。
贞元二年冬示疾终于寺。
则跏趺而化也。
春秋六十二。
腊三十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寔唐 725 — 78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阳氏
富阳人
天宝中
四明之远蓬山
乐其静僻。
遂有终焉之志。
岩洞深杳。
上有佛迹。
始见于开元时
居无何。
会海𡨥袁晁
放众劫掠。
方禅坐洞中。
𡨥至恶之。
于是合二三百人。
共举大石。
窒其洞。
使不得出。
从定起。
喑呜作声。
用掌擎石。
如欲投以击𡨥者。
𡨥大惧。
罗拜乞免。
邑人重之。
为立精舍。
大历八年也。
太守裴儆
请署香山额。
仍奉诏。
度僧七人。
以隶名其寺。
贞元二年冬
跏趺而化。
寿六十二。
腊三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周子谅子。
玄宗天宝中进士
代宗永泰中慈溪县
大历初,辟浙东幕府,与鲍防严维等人联唱。
十二年河东节度使,以大理评事佐其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玄宗天宝中进士第
代宗永泰元年(765)慈溪
大历元年(766)至五年间曾在浙东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后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十二年河东从事检校大理司直
生平事迹散见梁肃《送周司直太原序》、《元和姓纂》卷五、《太平广记》卷三八二引《广异记》、《宝庆四明》卷一六。
全唐诗》存联句1首。
《全唐诗续拾》补收联句3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日华五代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末宋初明州人字大明,世称日华子。
精于医,深明药性,极辨其微。
曾集诸家《本草》及当世所用药,分门别类,详述性质功用,辑成《日华子诸家本草》,又名《大明本草》二十卷。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时曾参阅。
今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悟空盛唐 72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京兆云阳人俗姓车名奉朝
后魏拓跋氏后裔。
玄宗天宝十载,为左卫泾州四明别将,随中使张韬光出使罽宾国
十二载,因病留健陀罗国。
肃宗至德二载,病愈出家,号达摩驮都,汉名法界
寻往北天竺瞻礼,习根本律仪。
数年后,携梵经取北道归唐。
途经龟兹北庭时,请西域僧共译出《十地》、《十力》等经。
德宗贞元五年,归长安,敕试太常卿,住章敬寺,时年六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华言法界
一名悟空
京兆云阳车氏。
拓跋魏之裔也。
天宝九载
罽宾国愿内附。
遣大首领婆达干。
三藏舍利越摩来朝。
且请使者巡按
明年中使张韬光。
国信行官傔使四十人西迈。
时空名奉朝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
使者安西
十二载
至健陀罗国。
罽宾东都城也。
其王礼接唐使者于此。
使者归。
方以疾笃。
留健陀罗国。
于是发愿。
师事舍利越摩出家。
肃宗至德二年也。
年二十九。
受具戒于迦湿弥罗国。
文殊矢涅地。
为亲教师
邬不羼提。
为羯磨阿遮利耶。
驮里魏地为教授
于蒙提寺。
讽声闻戒。
习根本律。
盖北天之学。
皆萨婆多部也。
巡礼八塔。
咨师舍利越摩。
归觐君亲。
摩因授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梵夹。
佛牙舍利以别。
骨咄国
小海南岸。
地忽摇动。
雨雹交作。
而霆击不已。
时众商奔避一大树下
商主曰。
龙神怒如此。
众中或有舍利异宝。
可出之海中。
毋以为性命害也。
欲以利东夏故。
潜乞龙神宥过。
终不出。
自卯及申始霁。
即而请勿提提羼鱼
出十力经于丘兹莲华寺。
尸罗达磨
出十地回向轮经于北庭
贞元五年己巳
京师
上佛牙舍利经本。
功德使窦文场
左神策军
缮写进呈。
壮武将军
太常卿
居章敬寺。
云阳
二亲之坟树拱矣。
释悟空
京兆云阳人
姓车氏
后魏拓跋之远裔也。
天假聪敏志尚典坟。
孝悌之声蔼于乡里属玄宗德被遐方。
罽宾国愿附大唐
遣大首领萨婆远干与三藏舍利越摩。
于天宝九载来朝阙庭。
请使巡按
明年敕中使张韬光。
将国行官兼吏四十馀人西迈。
时空未出俗名奉朝
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令随使臣安西路去。
至十二载。
至健陀罗国。
罽宾东都城也。
其王礼接唐使。
使回。
笃疾留健陀罗。
病中发愿。
痊当出家。
遂投舍利越摩落发。
号达摩驮都
华言法界
肃宗至德二年也。
洎年二十九。
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
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
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
巍地为教授
于蒙鞮寺。
讽声闻戒。
习根本律仪。
然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
后巡历数年遍瞻八塔。
为忆君亲因咨本师舍利越摩。
再三方允。
摩手授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
共一夹。
并佛牙舍利。
以赠别。
行从北路。
至睹货罗国。
五十七蕃中有一城。
骨咄国城果有小海。
行次南岸。
地辄摇动。
云阴雨暴霆击雹飞。
乃奔就一大树间。
时有众商咸投其下。
商主告众曰。
谁赍佛舍利异物殊珍耶。
不尔龙神何斯忿怒。
有则投于海中无令众人惶怖。
如藏匿者自贻伊咎。
为利东夏之故潜乞龙神宥过。
自卯达申雨雹方霁。
回及龟兹居莲华寺。
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
善于传译。
因将十力经夹请翻之。
寻抵北庭大使复命。
出梵夹。
于阗三藏戒法译主
證梵文并度语。
翻成十地。
回向轮经。
事讫随中使段明秀。
贞元五年己巳京师
敕于跃龙门使院安置。
进上佛牙舍利经本。
宣付左神策军缮写。
功德使窦文场
写毕进呈。
敕署壮武将军太常卿
乃归章敬寺。
次返云阳
问二亲坟树已拱矣。
凡所往来经四十年。
于时已六十馀。
所翻经三本共十一卷。
翻经大德圆照续开元录。
皆编入藏。
复记之行状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
王易从子。
进士第
代宗大历末,为明州刺史
湖州刺史
十四年检校左散骑常侍越州刺史,充浙东西团练观察副使
京兆杜陵人
德宗朝登进士第
历官明州湖州刺史
越州都督
充浙东西团练副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悟中唐 748 — 8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07 【介绍】: 唐僧。
婺州东阳人俗姓张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历参诸禅师德宗建中二年,谒石头希迁,得其禅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禅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
先期告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婺之东阳张氏子。
年十四。
白其亲。
求出家。
亲未即许。
乃弥日誓不食。
以待命。
亲患之。
听所欲为。
去依明州大德剃发。
年二十五。
受具戒于杭州竹林寺
自尔谨持律捡。
妙选行门。
乃振锡径山
国一禅师有所领解。
大历十一年
遁居馀姚之大梅山
如是三四年。
马大师钟陵
再坐夏。
乃造南岳石头而致问曰。
离却定慧。
和尚以何法示人。
答曰。
我者里无奴儿婢子。
离个甚么。
曰如何明得。
答曰。
汝还撮得虚空么。
曰恁么即不从今日去也。
答曰。
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
曰某甲不是那边人。
答曰。
我早如汝来处。
曰师何以赃滥诬人。
答曰。
汝身现在。
曰虽然毕竟以何示于后人。
答曰。
汝道阿谁是后人。
由是尽识从前国一马师用处。
而罙入深沮。
俄卜筑澧阳徙澋口。
当阳紫柴山。
五百罗汉栖宿之地。
以应机感。
当是时。
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
崇业寺状乞请住持。
公从之。
至而缁白趋向。
施予委积。
公亦躬拥徒御。
日往省候。
每以尊宿自居。
揖对之际。
凡贵贱未尝起。
公尤叹其知大体。
故天皇坊主灵鉴。
谓其徒曰。
吾寺方有煨烬之患。
苟得悟禅师者。
庶几可以起废。
因夜共舁
坐方丈上。
明日崇业等哗争之。
不胜乃已。
后天皇栋宇果一新。
僧问。
如何是玄妙之说。
答曰。
莫道我解佛法。
进曰。
争奈学人疑滞何。
答曰。
何不问老僧
进曰。
问了也。
答曰。
不是汝存泊处。
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灭。
寿六十。
腊三十五。
其年八月五日建塔。
葬灵龛于郡之东隅。
比丘惠真文贲崇信嗣。
释道悟
姓张氏
婺州东阳人也。
受天粹气为王子。
生而神俊长而谨愿。
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
启白尊老将求出家。
慈爱之旨不见听许。
辄损薄常膳日唯一食。
虽体腹羸馁弥年益坚。
父母不获已而许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以勇猛力扶牢强心。
六度门修诸梵行。
常以为疗膏肓者资上妙药。
开暗冥者求善知识。
不假舟楫其济渡乎。
遂蹶然振策投径山国一禅师
礼足始毕密受宗要。
于语言处识衣中珠。
身心豁然真妄皆遣。
断诸疑滞无畏自在。
直见佛性中无缁磷。
服勤五载随亦印可。
俾其法雨润诸丛林。
蓄力向晦罙入深阻。
实冀一飞摩霄。
乃转遁于馀姚梅山
是时大历十一年也。
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
七日不食。
至诚则通物感乃灵。
猱㹶豰玃更馈橡栗。
异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
偶所遭睹。
骇动悚息驰谕朋曹。
谓为神奇。
曾不旬朔诣者成市。
凭嵌倚峭且构危栋。
赀粮供具环绕方丈。
猛虎耽耽侣出族游。
一来座侧歛折肢体。
其类驯扰可知也。
夫语法者无阶渐。
涉功者有浅深。
木踰钻而见火。
鉴勤磨而照胆。
理必然矣。
是以扫尘累遁岩薮。
服形体遗昼夜。
精严不息趣无上道。
其有旨哉。
如是者三四年矣。
将翔云表虑羽毛之颓铩。
欲归宝所疑道涂之乖错。
故重有咨访会其真宗。
建中初钟陵马大师
二年秋谒石头上士
于戏自径山衡岳
凡三遇哲匠矣。
至此即造父习御郢人运斤。
两虚其心相与𦝮合。
白月映太阳齐照。
洪河注大海一味。
仲尼谓颜子亚圣。
然灯与释迦授记。
根果成熟名称普闻
如须弥山特立大海。
繇是近佛恢张胜因。
凡诸国土缘会则答。
始卜于澧阳
次居于澋口。
终栖于当阳紫山
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
蓊郁以含风。
崖巘巉岩而造天。
驾潋滟之紫霞。
枕清冷之玉泉
鸾凤不集于蓬藋。
至人必宅于势胜。
诚如是也。
洪钟待叩童蒙求我。
川流星聚。
虚往实归。
或接武于林樾。
或骈肩于庐舍。
户外之屦烂其室盈矣。
荆州雄藩也。
都人士女动亿万计。
莫不擎跪稽首向风作焉。
崇业上首以状于连帅而邀之。
不违愿力聿来赴请。
屩及于虚落。
锡及于都城。
白黑为之步骤。
幡幢为之轇轕。
生难遭想得未曾有。
彼优波鞠多者。
夫何足云。
天皇寺者。
据郡之左。
标异他刹。
号为名蓝
困于人火荡为煨烬。
僧坊主灵鉴族而谋之。
以为满人攸居必能福我。
夫荷担大事蔑弃小瑕。
乃中宵默往肩舆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
诤论锋起达于尊官。
重于返复毕安其处。
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缙绅清重。
拥旄统众。
风望眄睐当时准程。
驱车盛礼问法勤至。
神气洒落安详自处。
徐以软语为之献酬。
必中精微洞过肯綮。
又常秉贞操不修逢迎。
一无卑贵坐而揖对。
裴公讶其峻拔徵其善趣。
谓抗俗之志当径挺如是邪。
以为是法平等不见主客
岂效世谛与人居而局狭邪。
公理冥意会投诚归命既见仁者我心则降。
如热得濯躁愦冰散。
自是禅宗之盛无如此者。
元和丁亥岁有背痛疾。
命弟子先期告终。
夏四月晦奄然入灭。
春秋六十。
僧腊三十五。
其年八月五日
葬之郡东隅。
灵龛建塔从僧礼也。
身长七尺。
神韵孤杰手文鱼跃顶骨犀起行在于璎珞志在于华严。
度人说法雄健猛利。
其一旨云。
垢净共住水波同体。
触境迷著浩然忘归三世等本来清净。
一念不起即见佛心。
解超顿为若此也先是烟焰之末殿宇不立。
顾缁褐且亏瞻礼密。
念结构罔知权舆。
禅宴之际若值神物。
自道祠舍滨江水焉。
凡我疆畛富于松梓。
悉愿倾倒施僧伽蓝。
命工觇之宛若符契。
于是斩巨栋干修楹。
撑崖拄壑云屯井构。
时维秋杪水用都涸。
徒众敛手块然无谋。
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
晨发江浒暮抵寺门。
剞劂之际动无乏者。
其馀廊庑床案。
靡非幽赞。
事邻语怪阙而不书其感摄灵祇皆此类也。
比丘慧真文贲等禅子幽闲。
皆入室得之者。
或继坐道场。
或分枝化导。
时太常协律符载著文颂德焉。
世号天皇门风也
澧州龙潭禅院释崇信
未详氏族。
在俗为渚宫胡饼师之子。
弱龄宛异神府宽然。
天皇寺悟禅师
隐耀藏光人莫我测。
家居寺巷。
恒曰提饼笥馈悟公斋食。
食毕且留一饼曰。
吾惠汝以荫子孙。
一日自念曰。
饼是我持去。
何以返遗我邪。
莫别有旨乎。
遂拱手问焉。
悟公曰。
是汝持来复汝何咎。
闻似有惊怪。
因劝出家便求摄受。
曰尔昔崇福善今信吾言。
故名之也。
由是躬于井臼供亿服勤。
乃问云。
未蒙指示心要。
悟公云。
时时相示。
餐禀斯言如游子之还家。
若贫人之得宝。
直从荆渚乃诣澧阳龙潭栖止。
李翱尚书激扬。
时乃出世。
德山鉴师出其门。
宗风大盛矣。
姓张
婺州东阳人
生而神俊。
长而谨愿。
年十四求出家。
慈爱不听。
辄损常膳。
日唯一食。
父母不获已许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
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径山国一禅师
密受宗要。
于语言处。
识衣中珠。
身心豁然。
真妄皆遣。
断诸疑滞。
直见佛性。
服勤五载。
转遁馀姚梅山
时大历十一年
层崖绝壑。
天籁萧瑟。
夐无邻落。
七日不食。
猱㹶豰玃。
更馈橡栗。
野夫伐楚。
睹骇悚息。
谕为神奇。
诣者成市。
凭嵌倚峭。
且构危栋。
资粮供具。
环绕方丈。
猛虎耽耽。
侣出族游。
一来座侧。
敛折肢体。
建中初
钟陵马大师
二年秋
谒石头上士
径山衡岳
凡三遇哲匠。
始卜于澧阳
次居于澋口。
终栖于当阳紫山
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
蓊郁。
崖巘巉岩。
或接武林樾。
或饼肩庐舍。
户外之履常盈。
荆州
雄藩也。
都人士女。
动亿万计。
莫不擎跪。
稽首响风。
天皇寺者。
据郡之左。
标异他刹。
号为名蓝
一火荡为煨烬。
缁褐且亏瞻礼。
禅宴之际。
若值神物。
祠舍滨江
富于松梓。
悉愿倾倒。
施僧伽蓝。
于是斩栋修楹。
云屯井构。
时值水涸。
徒众敛手。
会一夕雨至。
万株并进。
晨发江浒。
暮抵寺门。
剞劂之际。
动无乏者。
其馀廊庑床案。
靡非幽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常中唐 752 — 8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郑
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
尝参大寂,遂悟。
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幼于荆州出家。
后嗣马祖道一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梅山世称大梅和尚
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
宋高僧》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
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襄阳之郑氏。
幼于荆之玉泉寺入道。
弱冠登具品于龙兴寺
貌清峻。
资禀刚敏。
衲衣缀钵。
冷然世表。
性慕禅悦。
大寂方王化钟陵
乃趋其座下。
而问曰。
如何是佛。
寂曰。
即心是佛。
因有省。
贞元间
天台四明
南昌梅子真旧隐。
而居焉。
地深僻。
衣食无所从致。
乃啖松花
以充饥。
荷叶以被体。
徙其庵重崦中。
以避世人相接之迹。
盐官安禅师亦以大寂之道。
提唱海上。
僧有自其会中。
入山求主杖者。
见之遂以闻大寂
大寂令僧问云。
和尚马大师得个什么。
便住此山。
答以马大师向我道。
即心是佛。
我便向者里住。
僧云。
马大师近日佛法又别。
云作么生别。
僧云。
又道非心非佛。
云者老汉惑乱人。
未有了日在。
任你非心非佛。
我只管即心即佛。
僧回似马师。
马师召大众云。
梅子熟也。
于是庞居士遂造大梅问云。
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
未。
答云熟了也。
只是无汝下口处。
士以口作嚼势云。
百杂碎。
伸手云。
还我核子来。
自此学者渐臻。
道誉弥著。
示众云。
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
莫逐其末。
但得其本。
其末自至。
若欲识本。
惟了自心。
此心元是世出世间法之根本。
故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本自如如。
万法亦尔。
僧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云蒲花柳絮针麻线。
夹山定山同行言话次。
定山云生死中无佛。
即无生死。
夹山云。
生死中有佛。
即不迷生死。
二人上山参礼。
便举问
未审二者见处。
孰亲孰疏。
云且去明日来。
夹山明日再问。
云亲者不问。
问者不亲。
一日忽谓其徒云。
来莫可遏。
往莫可追。
从容间。
闻鼯鼠声乃云。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诸人。
善护持之。
言讫而逝。
寿龄。
八十八。
腊六十九。
阇维获舍利无数。
以葬而塔其上。
碑则进士江积文也。
释法常
俗姓郑
襄阳人也。
稚岁从师于荆之玉泉寺
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
冠年受具足品于龙兴寺
容貌清峻性度刚敏。
纳衣囊钵毕志卯斋。
贞元十二年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
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
梅福初入山也见多龙穴
神蛇每吐气成楼阁。
云雨晦冥。
边有石库。
内贮仙药神仙经籍。
寄宿于房。
乃梦神人语之曰。
君非凡夫。
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
受之者为地下主。
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
谓之曰。
石库之书非吾所好。
僧稠不顾仙经。
其卷自亡。
吾以涅槃为乐。
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
神曰。
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
曰。
吾寓迹于梅尉之乡非久据焉。
因号梅山也
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调。
居仅四十年。
验实非常之人也。
开成年初院成。
徒侣辐凑请问决疑。
可六七百纳徒矣。
四年忽示疾。
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
辞众而逝。
报龄八十八。
戒腊六十九。
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
收舍利五色璨然圆转焉。
常先隐梅岭
有僧求拄杖。
见之白盐官安禅师
曰。
梅子熟矣。
汝曹往寻。
幸能疗渴也。
进士江积为碑云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明觉中唐 ? — 831年7月1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其先河内猷氏。
祖官岭南
因徙家。
建阳素习儒业。
而于玄学。
尤所慕尚。
宿闻大寂唱禅道于佛迹岭。
遂往。
依以出家焉。
因即游历诸方。
遍尝法味。
径山数夏。
躬樵汲之劳。
而无所惮。
复禁足杭城之大云寺
顷之庵居太湖青山之巅。
范阳卢公。
中丞出守钱唐
迎居大云。
领住持事。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
遁于天目山檀信趋向。
卒成梵宇。
长庆四年春旱。
至五年二月
犹不雨。
野烧四逼。
且及院。
溪涧尽涸莫可扑灭。
其徒惶懅。
请它徙。
曰无遽。
吾于此山有缘。
已而雷雨骤作。
闻者叹异。
大和五年。
七月十九日入灭。
释明觉
俗姓猷
河内人也。
祖为官岭南
后徙居为建阳人也。
儒家之子风流蕴藉好问求知。
曾无倦懈。
宿怀道性。
道一禅师于佛迹岭行禅法。
往造焉遂依投剃染。
由此即愿观方。
衡岳天台四明遍尝法味。
复于径山留心请决。
数夏负薪面皯手胝。
下山至杭州大云寺
禁足院门。
续移止湖畔青山顶。
结庵而止。
范阳卢中丞向风躬谒。
归州大云寺住持。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隐天目山
是山也特秀基墟跨涉四郡。
有上下龙潭深不可测。
怪物往往出于中。
白鹿毛质诡异。
土人谓为山神也遁是中檀信为禅宇。
长庆三年春及冬至明年二月大旱。
野火蔓延欲烧院。
僧惶懅。
曰。
吾与此山有缘火当速灭。
少选雷雨骤作其火都灭。
远近惊叹。
太和五年七月十九日
示疾而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少游京师
三学外。
尤务雕塑像貌。
以起敬慕。
曰即像貌以资成观道。
此脩行要术也。
会宪宗太皇太后郭氏。
元和中
奉慈寺
以追福其母。
齐国大长公主
则与选入。
以艺自效。
未几。
复振锡浙东。
阿育王塔四明鄮县
塔盖东晋刘萨诃。
所尝礼。
其功德不可备述。
于是则用七宝末。
和胶漆。
以模范之。
及脱模范。
切肖。
众叹其有缘。
则遂负以归。
奉慈寺供养。
京师莫不信向。
后终于奉慈焉。
释惟则者。
拔俗志高栖神物表。
凡施善务举则波随。
常言像是生善之强缘。
不得不多立。
初之观也如对严君。
次则其心不乱。
中则观门自成。
末则如如焉。
荡荡焉。
三昧安得不现前乎。
是以我曹劝化迷俗。
得不以此是为先容欤。
由是若雕若塑形像森然。
恒事进修。
天邑之间偏加激励。
属宪宗太皇太后郭氏元和中为母齐国大长公主追福造奉慈精舍搜择名德。
则乃预选入居。
未久之间闻四明鄮山阿育王塔
东晋刘萨诃求现。
往专礼焉。
乃匠意将七宝为末。
用胶范成摹写。
脱酷似。
甬东躬自负归奉慈寺供养。
京邑人皆倾瞻归信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邢允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宪宗元和间左班殿直监盐酒商税务。
四明诗干》卷中载邢允中事迹,并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韩滉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以侍御史河东节度判官
元和末,为京兆富平县,颇著能名。
穆宗长庆元年,迁明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韩休曾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张弘靖辟,为河东节度判官侍御史
后为京兆府富平县(元稹《授韩察等明、通等州刺史制》),久于吏职、有能名。
穆宗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
三年离任,其后仕历不详。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宝庆四明》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顺阳人
不仕,居剡越之间。
工书能诗。
文宗大和七年,于鄞县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并与明州刺史于季友唱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邓州顺阳(今河南内乡)人。
宪宗文宗间隐士,居剡越之间。
宪宗元和十年(815)明州穆宗长庆三年(823)再游明州
文宗大和七年(833)明州鄞县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并与刺史于季友唱和。
事迹散见于季友《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后记》、《宝刻丛编》卷一三、《金石萃编》卷一〇八。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范的,剡越间隐士,与于季友同时。
诗一首。
(《全唐诗》无范的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怀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九岁出家,住蓝谷。年六十余,撰《释门自镜录》二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宪宗元和间僧人
元和十二年(817)桂林南溪山元岩,题名刻石。
又题诗于七星岩栖霞洞
桂林文管会编《桂林石刻》上册存其事迹,并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广陵之西灵寺。
素与淮南词客刘隐之友善。
寺故有塔。
壮丽峻伟。
冠绝一方。
会昌中
隐之游四明
夜梦。
塔飞海上。
立第三层。
凭阑与隐之语曰。
今兹送塔过东海
旬日即还。
当相见也。
未几。
广陵灾。
塔因煨烬。
隐之归自四明
曰。
记得海上会晤时否。
隐之深以为讶。
释怀信者。
居处广陵别无奇迹。
会昌三年癸亥岁
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
将欲堙灭教法。
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
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
回顾见塔一所东度。
见是淮南西灵寺塔。
其塔峻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
其塔第三层见信凭栏与隐之交谈。
且曰。
暂送塔过东海
旬日而还。
数日隐之归扬州
即往谒
曰。
记得海上相见时否。
隐之了然省悟。
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
白雨倾澍。
傍有草堂一无所损。
由是观之。
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系曰。
塔焚皆云往东海
海岂纳煨烬耶。
通曰。
五行为物。
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
顺则相生逆则相害。
虽逆顺各时。
与法界同。
其分齐證知唯有识耳。
且天仙鬼物与人相反。
殊胜诸天则定果宫殿。
神仙则附物变化鬼神则歆其食气质碍之流火化则得受用也。
凡塔刹严丽多被鬼神取旃。
海若川侯亦非人也。
如陈重云殿天火焚。
东海人时见殿影焉。
又近马氏霸湖南
末年天册阁为天火焚。
朗州此夜闻空中呵喝言。
回避天册阁来也。
云中腾沸若千万人舁重物。
然累日方潭州火矣。
怀信刘隐之梦亦不可测之僧也。
释怀信者。
居处广陵别无奇迹。
会昌三年癸亥岁
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
将欲堙灭教法。
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
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
回顾见塔一所东度。
淮南西灵寺塔。
其塔峻峙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
塔第三层见信凭阑与隐之交谈。
且曰。
暂送塔过东海
旬日而还。
数日隐之归扬州
即往谒
曰。
记得海上相见时否。
隐之了然省悟。
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
白雨倾澍。
傍有草堂一无所损。
由是观之。
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寂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
太和二年
天台
至剡之沃洲山。
爱其幽胜。
而卜筑焉。
道化既行。
玄侣盛集。
浙东廉使元相国稹。
尝有所施。
陆中丞助其完葺。
三年而院成。
五年而佛事作。
每升座举扬法要。
尤为四海所厌服。
后终于其寺。
侍郎乐天白居易记。
太子宾客刘禹锡书。
释寂然
姓白氏
不知何许人也。
名节素奇踵四圣种。
号头陀焉
大和二年振锡观方。
访天台胜境。
到剡沃洲山者。
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
北望四明
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
北有支遁岭。
养马坡放鹤岑次焉。
晋宋已来兹山洞开。
初有罗汉白道猷言。
西域来戾止是山。
次竺法潜支道林居焉。
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
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
见是中景异。
闻名士多居。
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
既行道化盛集禅徒。
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
始为卜筑。
陆中丞临越知之。
助其完葺。
三年郁成大院。
五年而佛事兴。
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
后终于山院。
大和七年白乐天河南保釐为记。
刘宾客禹锡书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敬方唐 ? — 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5 【介绍】: 太原文水人字中虔
李憕曾孙。
穆宗长庆三年进士
文宗大和中,历金部员外郎、祠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
开成五年,官长安
武宗会昌末,坐事贬台州司马
宣宗大中初,迁明州刺史
四年,转歙州刺史
工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5? 字中虔,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第
文宗大和中金部员外郎,历户部度支郎中,迁谏议大夫
开成五年(840)长安
武宗会昌末(846)坐事贬台州司马
宣宗大中初明州刺史
四年(850)转歙州刺史
事迹散见《旧五代史》卷五八《李琪传》、《唐诗纪事》卷五八、《宝庆四明》卷一、《嘉定赤城志》卷一〇、《新安》卷九、《唐才子传》卷七等。
其诗“才力周备,兴比之间,独与前辈相近。
”(顾陶《唐诗类选后序》)《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李敬方
-855?
),字中虔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郡望陇西(今属甘肃)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
大和三年,为楚州营田判官
开成中,为长安
累官金、户二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谏议大夫
会昌末,因事贬台州长史
大中初,历明、歙二州刺史,卒。
有《李敬方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李敬方字中虔长庆三年郑冠榜进士
补诗一首。
敬方字仲虔
陇西人
大中朝官歙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顾陶《唐诗类选序》
李歙州敬方,才力周备,兴比之间,独与前辈相近,家集三百首,简择律韵八篇而已。
虽前后复绝,或畏多言,时典刑具存,作敢避弃。
唐李敬方《欢醉》诗云:“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若非杯里酒,何以寄天真。
杜子美绝句云:“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儿回?
莫悲身外无穷事,且进生前有限杯。
”二诗虽相沿,而杜则尤工者也。
世所传“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之句,盖出于敬方云。
李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文宗太和二年,为邓州向城
开成五年,为鄜坊节度掌书记
懿宗咸通六年,任明州刺史
又曾任袁州刺史
志怪小说集《独异志》,或云为其所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文宗大和二年(828)邓州向城
开成五年(840)为鄜坊节度掌书记
懿宗咸通六年(865)明州刺史,又曾任袁州刺史
事迹散见《唐会要》卷五四、《旧唐书·李元纮》、《宝刻类编》卷五、《宝庆四明》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咸通朝官吏部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宗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奉化人
俗姓冯
又称月僧
文宗开成中出家。
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
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冯奉化(今属浙江)人。
家傍月山而居,世称月僧
文宗开成间出家,熟于毗尼律戒。
武宗灭佛时,隐居奉化山间。
宣宗大中时,住持明州国宁寺。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诗人方干曾赠其诗。
卒年80岁。
宋高僧》卷二七有传。
有诗集,收诗300余首,已佚。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明州阿育王寺志》收录宗亮诗4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
明州奉化人
开成中薙落。
隶州之国宁寺。
登戒。
学毗尼。
无遗行。
会昌之难。
遁居乡里之岩谷间。
大中再造国宁。
徵选名德二十八人。
与焉。
建州太守李频
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禅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谢世事。
不出户者。
动经节序。
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净剃心尘秖有师。
竟卒。
春秋八十。
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
皆秉清节。
结林下交。
岳林寺碑。
集诗三百许首。
并赞颂。
行世。
然锐心福敬二田。
且为江东罗隐
安乐孙合
所钦慕旨重。
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
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
如此。
释宗亮
姓冯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
开成中剃落纳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仪。
且无遗行。
而云我生不辰。
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
大中再造国宁寺。
徵选清高者隶名。
预住持。
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
广住持也。
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
国宁经藏载加缮写。
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
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处士方干赠诗云。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剃尽心华只有师。
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
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
结林下之交。
岳林寺碑。
诗集三百许首赞颂。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
江东生罗隐追慕。
乐安孙合最加肯重。
四明郡才名志。
序诸儒骏士外。
独云释宗亮
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沐唐 811 — 898年7月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祝氏
世居暨阳
为著族。
幼冲。
习诗礼成造秀。
随计吏京师
道过觉智寺。
大观禅师契真。
真微以语风
因开寤。
求剃度。
已具戒。
诣洪井礼观音次。
顿见本心。
咸通七载
还乡里化导。
邑宰韦公为帅。
檀信建栖真院。
以待四方学者。
何廉使裴延鲁
水监坊营治精舍。
既成而召居之。
明州齐肇。
请居玉笥峰。
所至著名绩。
未几卒。
寿八十八。
腊四十五。
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释慧沐
俗姓祝氏
暨阳人
代为著姓。
幼冲之岁家法严明。
训授儒经郁成造秀。
随计吏谒觉智寺契真禅师
谥大观者是也
因以微讽。
由兹开悟。
明年剃度。
乃诣洪井。
礼观音禅师顿了心契。
咸通七载还归故乡。
邑宰韦公乃率信心者造栖真院。
方禅客无远不届。
廉使裴延鲁
因营鉴水坊精舍成还以坊为题榜。
既而居之安而能迁。
明州齐肇请住玉笥峰。
未久而卒。
寿八十八。
腊四十五。
则。
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义存唐末五代初 822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
泉州南安人
俗姓曾
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照大师
后北游吴、楚、、燕、,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懿宗咸通中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
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
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12岁出家,17岁落发。
宣宗大中间,北游吴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
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
懿宗咸通六年(865)归住福州芙蓉山。
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称雪峰和尚
僖宗时赐号真觉大师
四方禅侣从学者,常年有1500人,历40年而不衰。
唐末五代间,其门人遍布闽粤江浙一带,开云门、法眼二宗。
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
《续藏经》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录其谈禅之语,并录诗偈43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芙蓉山照大师
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
据有其地。
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其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举拂子。
僧云。
道者个为中下。
以拂子蓦口打。
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时大原孚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释义存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
生而鼻逆荤血。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
其容必动。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
九岁请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
律师庆玄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为童侍焉。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照大师
见而奇之。
故止其所。
宣宗中兴释氏。
其道也涅而不缁。
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
德山曰。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
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
始以同而议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
崷崒以支圆碧。
培楼以𤫽群青。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
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山之巅先而雪盛而寒。
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
将及之。
曰。
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以山而道任。
山以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若召。
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
为之入府从人愿也。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
僖宗皇帝闻之。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
辛亥岁遽然杖屦。
其徒启而不答。
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王侍中之始据闽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
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
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
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闽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饵之。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
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寿八十有七。
僧腊五十有九。
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
巷无居人。
闽王涟如出涕。
且曰。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
子延禀躬祭奠之。
复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
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
辩而愈惑。
其庶几者。
一曰师备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
拥徒于越州洞岩
次曰智孚。
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曰惠棱。
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曰神晏
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
识见天殊。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尝在明经
故有过师之说。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
已尽其致也。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
极成洞过欤。
今江表多尚斯学。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
则可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